前言
sorry for the drama title,我真的有想好好说一下唱歌这件事,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故事、技巧和写在后面。【故事】会写写我是如何开始唱歌的,【技巧】会说说如何通过一些小技巧小方法唱得好一点,【写在后面】会谈谈之后我会如何处理这个兴趣。由于我连业余中的业余都算不上,所以【技巧】部分只是写给自己看的,并不是普适性强的方法,请勿当成教程来看。
故事
每个小学合唱团都有一个像我这样滥竽充数的人
小学音乐教室长得很像一个巨大的乐高模型,小朋友坐的所有的椅子都是木制的正方体,外层涂着饱和度高的漆料,黄的红的蓝的。夏天的时候只有音乐教室会开空调,所以我们都很喜欢上音乐课。音乐老师是一个体态丰腴的女士,约摸40出头,染着一头暗红色的卷发,戴着豹纹边框的眼镜,永远只穿花花的裙子。每次上音乐课前,我们都会在她的伴奏下练习发声。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mi~mi~mi~ma~ma~ma~,连续走几个完整的音阶,就算结束。到了稍高年级的时候,小学合唱团开始选拔成员,每个小朋友都要排队唱几个音,轮到我的时候,我成功地唱了几个高音,但是唱完摸了摸脖子,音乐老师觉得我可能唱得很费力,所以没有把我放到女高里,我就去了女中。由于合唱团排练是放学后,比一般的小朋友要多留在学校好一会儿,大部分成员都不大乐意,特别是非主角的中声部,体感80%的人都在滥竽充数。我们排练的歌曲当然是符合小学生画风的童年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光阴的故事之类的,最后去市里比赛只拿了三等奖,气得音乐老师在回学校的巴士上一言不发。这个时候我大概9、10岁,第一次体验了一下唱歌的感觉。
后来升入中学,以班级为单位合唱比赛,因为我是班长,似乎是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指挥,班主任要求我饱含情感地指挥,就很像三好小学生朗读课文那样,面部表情要接近狰狞,其实我还挺想唱歌的,因为在一堆人里面滥竽充数很爽,但是指挥是一个人,所有人都会看着你的手势和表情,这太羞耻了。但我还是做了指挥,在年级比赛的时候感觉我的苹果肌都要飞出脸颊了。比赛一结束,我就立马回归死人脸,应该吓到了不少同学。
下一次参加合唱团是在大学,以学院为单位的全校比赛,居然被分到了女高,好像我是女高里唯一一个不会乐器看不大懂乐谱的,只好假装我看得懂,但这次不能滥竽充数了,只好硬着头皮上,所幸指挥是一个很帅很儒雅的老师,让排练变得不那么煎熬。我们选了两首歌,其中一首是客家民歌,所有的歌词发音全都需要硬记,练了两三个月。最后比赛那天,每个人都要穿统一的演出服装,女生的是墨绿色的礼服裙子,还要穿高跟鞋,化舞台妆,因为还要录像播出,所以整得特别正式。但是体验还挺新奇的,毕竟平时很少做这些事。我还记得是在正大体育馆,不知道为什么队形把我排在了特别醒目的靠中间位置,真正唱的时候有好几束镁光打在眼前,非常刺眼。最后宣布我们学院是第一的时候大家都挺激动的,然后我们要准备领奖,从正大的一个门出去在外侧跑到另一个门进去,我在下正大台阶的时候高跟鞋直接一个踉跄摔空了3、4级台阶,这时有个一起合唱的女生立马把我扶起来问我怎么样,这个瞬间我印象好深刻。领完奖之后,指挥老师又让我们在正大门口合唱了一遍客家民歌,然后我们互相道别,看着指挥老师西装笔挺地骑着小黄车潇洒消失在夜幕中。这是我大一时候的经历,这时好像开始有一种自我意识:我好像声音条件还不错诶!于是有了后来。。。
纯K请给我结算一下广告费,谢谢
整个大学期间大概去了纯K近100次吧,五角场店,从南区宿舍骑车途径一个很阴森的少年艺校,10分钟就到了。频率最高的时候,一周会去3次。后来纯K的前台看到我都会带着浅浅笑意,人少的时候给我小包厢转VIP,感恩。我觉得纯K是整个上海音响效果最好的KTV了,曲库里面的日语歌也相对较多,并且更新很迅速!而且很重要的是,纯K大饭店不虚此名!泰式冬阴功海鲜汤、泰式炒米粉真的都很好吃啊。我去KTV唱歌必带的几样东西有:喉糖,1L以上的矿泉水或有淡淡果味的水,如果约的时间内含饭点,会额外带一点下酒物(虽然不喝酒哈)配主食,真的很讲究了👍。进入包厢,空调打最冷,连wifi,先点几首爆曲,然后愉快的一个下午就开始了。不过很想吐槽一下这几年纯K有幅度不小的涨价,还是稍微有点肉疼。但除此之外,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对纯K的爱有多深,在各个地方都猛推打广告,以至于有了这个分段的小标题。我觉得我值得100块广告费,绝对有不少于5个人因为受到我的安利而去消费!纯K请给我结算一下广告费,谢谢!
除了纯K,我还去过一些别的类型的KTV,也蛮有趣的。在长宁区实习的时候,公司边上有很多日式KTV,工作日晚上的价格非常便宜,3小时才50不到,所以我实习下班经常去嘿嘿。同层还有女仆俱乐部,日式酒吧等等,路过的时候看到里面灯红酒绿的,有种下北泽酒吧街既视感,有的时候我唱完坐地铁回家会遇到好几个女仆小姐姐下班和我一起走到地铁站,但是一直没敢和她们搭话。日式KTV和传统KTV的不同主要在于日式KTV用的是joysound的点歌系统,基本是纯日语曲库,非常齐全,但是新曲的更新可能会比日本滞后一些,并且由于日本版权保护比较严格,所有的歌曲都没有原曲的伴奏、mv、原唱,而是joysound自己找人重新制作的版本,歌曲质量难免打折扣。除了点歌系统之外,我去的这家日式KTV的音响效果基本可以说没有,会让体验差很多。还想提一点是,长宁素来有日本区的外号,由于日本人多,日式KTV的老板和店员很可能是日本人,或者此类店铺默认他们的顾客就是日本人,所以点单沟通的时候会使用日语(嘛,你既然都要来唱日语歌了,基本的日语肯定是懂的吧)。
去KTV唱歌和在家唱录音的体验是很不同的,因为KTV从麦克风到音响输出中间会把你的声音做不同程度的混响处理,所以你会发现KTV录出来的歌声会比在家干唱好听一点(当然这和录音关系也很大,可能会出现KTV包厢空间大导致回声过大等问题,录音还挺复杂的)。我一般都是一个人去唱,偶尔会和朋友一起(我的朋友唱歌都非常非常好听),但当你发现一个人的乐趣的时候你就只会想一个人去了,去得多了之后会开始想雕琢几首歌,于是我会用手机录下来,回听几遍看看哪里处理得不好还可以改进,下一次继续,后来灵机一动觉得这些录下来的视频可以投到B站上,于是有了后来。。。
KTV区UP主如何从入门到放弃
每次从纯K出来回家或学校的时候,我都习惯性地打开B站,直接在地铁上编辑视频,有的时候一次编辑好几个,但是不一起发,只是囤着,等到这波热度过去之后再发,这样比较省力。我的编辑也非常粗制滥造,为了不让画面显得太单调会搞几个表情上去,加些文字之类的,但是事实证明这些都只是画蛇添足而已,因为火的几个视频都是纯视频,没别的乱七八糟的。发视频的目的最初就是记录。当时的我深陷一种虚无主义的怪圈里,觉得行动和输出是走出这一怪圈的解药,所以我想方设法地创造输出的可能方式。我做了很多尝试,开公众号写文章、录播客、画微信表情包等等等等,只要能在形式上让我有“在输出、在创造”的感觉,我就会觉得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一点,B站发视频也是诸多尝试中的一种,这在现在看来是众多尝试中还算比较成功和持续的了。
说回B站。我一开始发了几个king gnu的,播放量有到1k左右,我感觉受宠若惊,也认识了几个粉丝有聊几句,这种正反馈让我继续开始去KTV以及录视频投稿。那个时候我的声音还很不稳定,每次去KTV都要花1小时左右才可以完全开嗓,而且每一次的音色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大,很多时候我不知道如何控制,只是在不带意识地唱,高音也很费力。有一次在一个视频下面有人给我评论了很长一段,超级真诚,建议我去练习一下头声,我还挺感动的,后来我花了好几个月,找了几个视频才开始慢慢知道发声腔体、共鸣这些概念,以及开始练习感受不同腔体发声的区别。
后来doja cat的kiss me more很火,我去纯K的时候发现居然已经有了,我就录了一下,就发了B站(那个视频真的很随意,词都没记住),结果蹭到了热度就稍微小火了一下,有几万的播放。但是其实那个视频里面,我甚至都没开嗓,从一开始声音就是纯假和虚的。再后来one last kiss那波热度也被我蹭到了笑死,那个视频里面我的声音也没完全打开。(不知道为什么我播放量最高的两个视频都是声音状态不好的那种)其实过万播放的里面只有beautiful world的声音是完全打开的,也只有这个是我还敢自己点开再听的,其他的都不忍直听,一听到哪个地方很怪异没处理好就开始自责羞耻然后迅速关掉。one last kiss的视频我还分享到了其他地方,应该是朋友圈和豆瓣,然后有几个豆友循迹知道了我的B站账号,虽然我也不知道谁是谁。开B站账号的时候我还住在南区,所以取了国权路的名字,毕业离开南区之后通过一个B站粉丝我才知道一个同学的乐队的成员在南区南门对面搞了个小木屋供乐队排练,有很多乐手在那片地带活跃,唉,早点知道就可以交个朋友了。我就这样一直投稿,刚刚看了下数据是总计12万播放量和308个粉丝,我觉得已经很多了,何德何能,诚惶诚恐,全靠蹭热度(。
最后一个视频的更新时间还是去年的11月末。这之后我就很少去KTV了,即使去也没啥新的歌,纯纯无输出的自嗨而已。然后到3月,上海疫情,我开始在家坐牢,实在无聊又不能去KTV就在B站直播。很久以前我想在家唱歌,就在淘宝搜家用麦克风,随便下单了一个,结果送来才发现是一个直播声卡,后来我直播都是用的它。第一次用直播声卡直播可能是在21年上半年,调了大概2个小时,开播之后以为肯定没有人看,结果发现还是有人的(此处点名批评某些仿佛住在B站的人),然后就超级紧张,还得罪了一个榜一大哥,把他点的歌切了,『第一次直播净赚0.5元』。到了疫情期间,可能本身我也老司机更熟络了,所以不会特别紧张只是有时会尴尬冷场而已。
玩B站最开心的是认识一些很忠实的粉丝,每次我发动态、直播的时候都非常捧场。我认识的ID大概有10+个,有一些是乐手up主,有一些是宇多田光或椎名林檎粉丝,有一些熟人,更多的是纯纯陌生人粉丝。直播的时候看到这些我认识的ID进来之后我都会和他们打招呼,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直播到深夜,有一个叫好好无聊的粉丝突然发了一条弹幕说地震了,床在摇晃,在甘肃,我搜了下发现那个时候甘肃真的地震了,但他之后的十几分钟居然还在我直播间里面听着。还有一个粉丝,是宇多田光粉丝,我把他误认为是我豆瓣一个豆友,加了他微信才发现居然不是,好尴尬,但还是认识了,有时候会聊天,现实生活中他是咖啡店店员,也在上海,然后我说疫情之后去他店里让他请我喝咖啡哈哈哈。还有一个粉丝比我小大概3岁,叫阿希,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高三在准备高考,现在她已经快大二了,高考结束之后还和我说了她被哪所大学录取了云云,非常可爱的妹妹!
唱歌和蛀牙的因果关系论证
今年1、2月,我突然感觉喝凉水的时候上排最靠里的牙齿非常疼,于是好几个礼拜往返了牙防所,好不容易补好了,结果发现原先补过的居然又蛀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怎么回事,因为我平时不喜欢吃甜的东西,而且没有道理只蛀最里面的几颗牙齿。后来有一次我和往常一样去KTV,掏出我的喉糖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问题所在:喉糖是硬质糖果,如果在唱歌前吃,要花很久才能使它融化,所以我通常是一边唱一边含着。但是,如果放任它在你口腔里自由翻滚,声音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会把它含在口腔侧壁,也就是靠近最靠里的几颗牙齿附近,所以只有那几颗最靠里的牙齿会蛀掉。。。
喉糖之所以会成为KTV必备,是因为吃完之后感觉嗓子凉凉的,就和喝完京都念慈庵的感觉一样。我以前一直以为有了它我嗓子才可以不累,持续3小时都不累,但后来为了牙齿健康不吃了之后我发现我的声音和嗓子持久度居然毫无变化(可能我已经修炼了一种保护嗓子的发声方式),仅仅靠水就可以解决嗓子疲劳的问题。
技巧
音色
音色和唱功在不同情况下的重要性可能差很多,音色更多是天赋,唱功/技巧更多是修炼。对某些旋律和器乐很出彩的歌,音色可能更重要。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适合的歌曲类型。我觉得我的音色比较老成,但好像也有一些听众觉得甜美(wtf?),这样的音色不适合摇滚,其实更适合blues。我也有尝试变一下声音,比如稍微夹一下,或者发声靠前靠后一点(如果有人现场听我唱emi girls的歌,会明显听出来我在唱两个part的时候声音是不一样的),但目前还不能在不同声线下做到差不多程度的气息控制和其他技巧。改变声线其实是很容易的,只要你平时多模仿动物的叫声,多发一些怪声,就会发现声带是一个任你打扮的小姑娘。井口理还被媒体吹有7种声线,其实很容易啊好不好!
开嗓
有很多教程可以参考,对我来说一般有以下几步:
-
找到腹部用力发出声音的感觉。
腹部用力,以大概和脉搏跳动频率差不多的频率,哈气不发出声,然后再发出声。
-
找到气息控制的感觉。
发“嘶——”的音,连续发不间断。
-
找头声。
发气泡音。
-
唱音阶。
日常气息控制练习
- 吹口哨
- 练腰腹力量!
- 多唱唱宇多田光的歌吧